家长们是不是都以为N配资,孩子考上大学某个专业,就从大一安安稳稳学到大四?错啦!最近,复旦大学搞了个大新闻,宣布教育教学改革 3.0,以后学生不再 “按专业培养”,而是 “按项目培养” 啦!这大学的培养逻辑可是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呀!
专业变项目,究竟咋回事?以前的大学教育,都是先分专业,然后学生按照课程大纲学满学分,最后拿到学位证,就算大功告成。学医学的就一直上医学课,学物理的就围着物理专业课打转。但现在复旦不一样了,2025 年,人家一下子推出了 120 个项目,其中有 53 个交叉项目,还专门招收高考生呢!物理、计算机、医学这些学科都能互相打通、拼接。学生毕业的时候,说不定能拿到好几个学位呢!你想想,以后你家孩子可能不再是单纯的理科生,而是既懂医学又懂计算机的超级高手,成为社会最缺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啦!
985 为啥这么有底气改革?复旦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哦!人家早在 1998 年,就有本科生学术科研项目了,像望道项目、曦源项目、登辉项目等等。这些项目能让学生大一就跟着老师研究真实课题,做实验、写论文,可不是只在课堂上死记硬背概念、刷题库哦。2025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个本科生项目评审里,复旦有 20 名学生全部入选并获资助N配资,这实力杠杠的!
展开剩余63%项目制学习,到底咋玩?项目制,说白了,就是用项目来驱动学习。老师给个具体项目,学生就得自己主动去查资料、做实验、讨论方案,最后交一个成果或者报告。这和我们以前熟悉的 “老师讲、学生记、期末考” 的模式完全不一样。以前是先学理论再实践,现在是先实践,然后再反过来用实践去驱动理论学习。你说这是不是很有意思?
国内外项目制学习大比拼其实国外早就开始这么干了。在美国,欧林工学院从大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真实工程项目,大四时甚至一半时间都在做毕业设计。而且很多项目是企业直接出题,还给五万美元经费,公司工程师亲自来带学生呢!在德国,慕尼黑工业大学、亚琛工业大学流行 “双元制”,学生一边上课一边在企业干活,学和做完全捆在一起。
在法国,工程师教育要求学生做跨学科团队项目,跟企业或科研机构真刀真枪地解决难题。咱们国内呢,复旦已经走在前面了,哈工大也不差,早在 2011 年就实施这种基于项目的学习计划,还有学生本科时搞出了获奖级的机器人团队,毕业后直接变专利大牛,累计几十项专利。还有 “紫丁香卫星团队”,本科生动手真造了卫星,成果登上国际顶刊《Science》。吉林大学有名的 “吉速方程式车队”,300 多人跨专业组队,自己设计赛车,打全国大赛拿冠军,这车队十几年就业率 100%,简直就是行业骨干的摇篮啊!
项目制会完全取代专业制吗?我觉得吧,专业肯定还是会存在的,它会作为学科基础和知识框架。但项目会和专业打配合,让学生在 “实战环境” 中长出真本事。未来的大学教育,很可能就是以专业打底N配资,以项目拔高。以后的大学竞争,可不只是考分竞争,还会是项目和资源竞争。孩子们的核心能力,也不再是背书刷题,而是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。家长们以后可不能只盯着专业排名了,还得看看学校的项目平台和跨学科机会咋样。我大胆预测一下,再过几年,“985 + 项目经历” 的学生简历,肯定远比 “985 + 冷门专业” 的来得更吃香!
发布于:江苏省万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